7月8日,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忙着完成一批数控设备调试安装。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摄
7月8日,记者从市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中心获悉,2020年度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经过两年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15个专利技术项目共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1.38亿元,新增利税8.06亿元,新增就业人员283人。专利技术项目实施期间,新增专利116件,新增专利申请152件。
数字的背后,是宜昌市着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宜昌市拿出真金白银。2011年7月,宜昌市出台《宜昌市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管理办法》,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较高科技含量,并积极实施的专利项目给予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每个项目不超过10万元。2019年出台的《宜昌市专利奖励管理办法》,将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的额度提升到单个项目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自2011年以来,宜昌市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162个项目1200余万元。
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机遇。
在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数台数控万能插齿机整齐罗列,这一批插齿机将运往安徽、江浙等地,用来生产形状、大小、精度不一的齿轮。
“这台数控机床的诞生,填补了中国该型机床的空白。”该公司总工程师胡天明介绍,该机床工作精度达到国标6级精度,打破了国外垄断,突破了插齿机加工任意螺旋角电子螺旋导轨“卡脖子”技术。
2020年,长机科技的“一种插齿机电子螺旋导轨运动控制方法”入选宜昌市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公司对该专利技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2项。凭借这一项目,两年时间,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8686.18万元,新增利税1450万元。
“通过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我们越发感到高价值专利技术,不应‘躺’在纸上,而应实现‘价值’。”胡天明对此深有感触,企业目前可使用的专利89件,每件专利都在加速转化之中。
不仅如此,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还推动了企业间通过转让、许可等共享专利技术。
拥有可使用专利455件的三宁化工,在项目实施阶段,将“一种高浓度盐、高COD污水处理联产合成气的方法”“一种渗滤水收集系统”等专利分别许可给华强化工、六国化工等企业,让更多专利变成生产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给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内生动力,那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则解决了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市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次验收项目中,湖北泰和石化设备有限公司5项专利质押融资450万元,而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通过4项专利质押融资达4.5亿元。
该负责人介绍,宜昌市将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探索专利保险,围绕专利转化生产力,解决专利产业化难题,不断提升宜昌市企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记者邹媛、通讯员龚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