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乳糖 不耐受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其中在不常以鲜乳为食物的黄种人和黑种人较为严重。
有资料表明,高达73%的亚洲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有3000-5000万美国人患有乳糖不耐受,而欧洲的乳糖不耐受人群就少得多。
乳糖不耐受还与年龄相关,年龄由高到低,乳糖不耐受呈明显递减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鲜乳这种营养食物逐渐得到普及产生的效果。
乳糖是存在于乳品和乳制品当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的大分子双糖,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被完全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能被肠壁吸收。
当人体缺乏足够多的乳糖酶时,一但摄入过量的乳品和乳制品,其中的乳糖将不能被完全分解。而未被完全分解的乳糖会直接进入大肠,在大肠菌群的发酵下,生成一些短链有机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和一些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导致人体产生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乳糖不耐受。
一般来说,宝宝初生时期是能够自行合成乳糖酶,从而消化母乳中的乳糖的。而后续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其他食物的添加,乳糖量摄入变少后,人体的乳糖酶的分泌会越来越少,从而导致宝宝开始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所以大家可能会发现自己是从某个阶段突然变得乳糖不耐受的。
乳糖酶的分泌跟人体的肠道状态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但肠道被刺激引起腹泻后,人体小肠上的乳糖酶会被破坏,导致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而导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有些人会在一次肠炎感染后,发现自己突然不能喝乳品或者乳制品了。
乳糖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能够促进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促进钙的吸收,维持体内水电平衡。
母乳中的乳糖含量在7%左右,能够充分满足宝宝的成长需求,且患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宝宝概率是极低的。所以当宝宝喝母乳腹泻的时候,千万不要自我妄下判断,认为宝宝乳糖不耐受而暂停母乳喂养,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
无乳糖配方奶粉是将配方奶中的乳糖去除或者替换成其他糖类,通过回避乳糖的方法,使宝宝不再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但长时间的服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可能会导致宝宝消瘦、体重减轻、生长发育缓慢等情况。所以只要不是乳糖不耐受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并不建议采用规避乳糖的方式来避免乳糖不耐受。
许多人认为可以不食用牛乳来避免乳糖不耐受。然而牛乳中丰富的蛋白、脂肪酸和钙质等营养物质对我们身体健康来说是太重要了,我们很难拒绝牛乳带来的营养。
总结来讲,乳糖的分解离不开乳糖酶的作用,人体之所以发生乳糖不耐受,主要有两个原因: 1.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 2.机体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不足。
乳糖不耐受该如何护理呢?
其中一种解决方法是直接口服乳糖酶快速缓解乳糖不耐受,但是乳糖酶不建议长期食用,否则容易影响身体的正常乳糖酶分泌。
推荐通过自制酸奶改善乳糖不耐受。
牛奶在发酵过程中,乳糖成分会被活性菌代谢分解为乳酸,这样可以很好的规避乳糖摄入过高情况。
并且牛奶发酵成酸奶过程中,发酵菌会代谢产生大量的营养素,如益生酶(俗称酵素)、维生素B族、溶菌酶、抑菌素等,营养十分均衡,同时将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分解为小分子蛋白。
所以发酵好的酸奶不仅比牛奶的营养价值相对更高,还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另外,核心菌株在无包埋的情况下耐受胃酸和胆汁到达肠道的存活率平均能到90%以上,能确保大量活菌活着进入肠道发挥作用。有效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肠道有害菌从而减少其利用乳糖产生有害物的机会,进一步提高机体合成乳糖酶的能力,可以从根本解决乳糖不耐受。